
全市小麦种植面积84.3万亩,一类苗面积36万亩,二类苗面积31万亩,三类面积17.3万亩。目前,小麦处于起身末期拔节初期,是小麦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,应因地因苗制宜、分期分类管理,突出抓好肥水运筹,促分蘖增穗、构建合理群体。
一、肥水管理
1.三类麦田:三类麦田应进一步促弱转壮,促根增蘖,提高成穗率。对于返青期没有进行肥水管理的弱苗麦田,应亩施尿素14~18公斤;对于返青期施肥的麦田,要在拔节期后期进行第二次追肥,亩施尿素4~6公斤。
2.二类麦田:应在起身期追肥浇水,亩施尿素14~16公斤,促进分蘖成穗,提高亩穗数。
3.一类麦田:应在拔节期追肥浇水,亩施尿素14~16公斤,对于亩产600~700公斤的地块,亩施尿素16~18公斤。
4.旺长麦田:春季管理重点是控旺转壮,在返青期镇压的基础上,拔节期追肥浇水,每亩追施尿素15~17公斤。有水肥一体化条件的地块,提倡采用水肥一体化方式管理,并适当减少肥料用量。
二、病虫害防治
返青至拔节期是纹枯病、茎基腐病、根腐病等根茎部病害的侵染扩展高峰期,也是麦蜘蛛的危害盛期。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,科学组配对路杀虫、杀菌剂,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。防治纹枯病、根腐病,每亩可选用250克/升丙环唑乳油30~40毫升,或300克/升苯醚甲环唑·丙环唑乳油20~30毫升对水喷小麦茎基部,间隔10~15天再喷一次;防治小麦茎基腐病,宜每亩选用80%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~12克,或200克/升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~65毫升喷淋小麦茎基部;防治麦蜘蛛,可亩用5%阿维菌素悬浮剂4~8克,或4%联苯菊酯微乳剂30~50毫升。
三、预防春季低温冷害
春季低温冷害是早春常发灾害,特别是起身拔节阶段的“倒春寒”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。预防春季低温冷害特别是“倒春寒”,最有效措施是在降温前及时足量灌水,以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,减轻冷害对小麦的不利影响。拔节前若发生冷害,要及时浇水,追施速效化肥一般亩施尿素5~10公斤左右,配合喷施氨基酸叶面肥、腐植酸叶面肥或叶面喷施细胞膜稳态剂、复硝酚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,促进中、小分蘖的迅速生长,增加小麦成穗数,减轻灾害损失。
邹平市农业农村局
2022年3月29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