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4-10-22
近年来,小麦田杂草种群结构日趋复杂,节节麦、雀麦等恶性杂草发生密度逐年增加,播娘蒿、看麦娘等杂草抗药性水平持续上升,打碗花、猪殃殃等杂草上升危害,对我市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。今年秋季高温持续时间长,土壤墒情总体适宜,秋播小麦杂草预计呈中等程度发生。为有效防控小麦杂草危害,特制定本方案。一、防控原则综合防控。充分发挥深耕除草、合理密植、沟渠整治等农业、物理和生态措施的作用,及时清除田埂、沟渠杂草,利用作物自身竞争优势,降低杂草发生基数,发挥生态控草作用。化学除草要科学推广“封杀结合”的技术。治早治

2024-02-23
去年秋种期间,大力推广秸秆精细还田、深耕翻、良种优选包衣、“四适两压”规范播种等关键技术,全区小麦播种出苗质量好,壮苗比例大,群体结构合理,冬前苗情总体好于常年。但也存在旺苗和弱苗并存、冬前化学除草面积小、 春季个别病虫草害可能偏重发生等问题。全区小麦春季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:小麦条锈病、赤霉病、茎基腐病、纹枯病、白粉病、麦蚜、麦蜘蛛等,据分析预测,2024 年春季小麦病虫草害总体中等发生,发生形势依然严峻。春季小麦病虫草害防控管理要突出一个“早”、重在一个“防”,监测预报早开展、防控行动早谋划、重大病

2024-02-09
小麦春季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:茎基腐病、纹枯病、小麦条锈病、白粉病、赤霉病、麦蚜、麦蜘蛛等。条件适宜,小麦赤霉病、茎基腐病、条锈病、纹枯病、蚜虫等病虫害有重发风险。为有效控制病虫危害,确保小麦稳产丰产,制订本方案。一、防控策略坚持因地制宜、突出重点、分类指导的原则,扎实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,适时组织应急防控,抓住重大病虫、重点地区、关键时期,指导开展综合防治和统防统治,强化绿色防控、科学用药、减量用药,提高防控效果,实现小麦病虫防控目标,保障小麦生产和质量安全。二、防控目标重点防控小麦条锈病、赤

2023-08-15
玉米南方锈病主要为害叶片、叶鞘,也可侵染苞叶和雄穗,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和籽粒灌浆成熟,主要在玉米抽雄后的生育阶段发生。发生严重时,全株干枯,植株早衰,重病田可造成玉米减产20%以上。受今年第5号台风“杜苏芮”强度大、降雨范围广等因素影响,玉米南方锈病目前已在黄淮海夏玉米区见病540多万亩,部分地区病田率超过50%,发病时间比大流行的2021年提前10—15天,防控形势严峻。为做好玉米南方锈病防控工作,特制定如下意见。防控原则以保功能叶、保产量为重点,抓住玉米喇叭口至抽雄期,加强健康栽培措施提高玉米抗病性,常发区在抽

2023-06-09
为害我市大豆主要病虫害有:根腐病、拟茎点种腐病、立枯病、霜霉病、病毒病、地下害虫、点蜂缘蝽、甜菜夜蛾、棉铃虫、烟粉虱、大豆食心虫、杂草等。在病虫草害防治中应按照“预防为主、综合防治”的原则,抓住关键时期、节点,综合应用生态调控、理化诱控、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措施,力争重大病虫草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%以内,有效提升单产水平,切实保障大豆生产安全。一、播种期重点防治对象:根腐病、拟茎点种腐病、病毒病、立枯病、地下害虫等。1.优选品种。根据种植方式,因地制宜优选高产优质、抗逆性强、抗(耐)病虫品种。规模化大

2023-05-24
我市玉米病虫草害主要有玉米大小斑病、褐斑病、弯孢霉叶斑病、玉米螟、棉铃虫、粘虫、桃蛀螟、玉米蚜虫、蓟马、地下害虫及杂草等。草地贪夜蛾、粘虫、玉米南方锈病等重大病虫害,在局部地区有集中暴发风险。各县(市、区)应坚持预防为主、联防联控、分类指导的原则,综合应用生态调控、理化诱控、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,大力推广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,切实保障玉米生产安全。一、加强病虫害监测,及时发布发布病虫信息针对草地贪夜蛾等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,要及早行动,加密监测网点设置和田间调查频次。全面启用诱捕器、诱

2023-03-29
2023年棉花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意见预计2023年我市棉花病虫害总体中等偏轻发生,二代棉铃虫大发生、棉蚜、棉盲蝽等局部中等发生。主要病虫害有棉铃虫、棉蚜、棉盲蝽、棉叶螨、棉苗病、棉花枯萎病等。为切实做好棉花病虫草害防治,保障棉花生产安全,特制定我市2023年棉花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意见。一、播种期(一)选用优质棉花品种选用抗(耐)病虫、抗枯、抗旱、高产、优质的棉花品种,种子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。可选择早熟性好、易管理、结铃吐絮集中的优质棉花品种,如鲁棉338、鲁棉1131等。(二)加强栽培管理推广应用“秋耕深翻,压盐

2023-03-21
小麦茎基腐病,属于真菌性病害。前期危害后的明显特征就是根部发生褐变,根部1-2节呈褐色,严重的时候变成深褐色,开始死亡。湿度大或中后期的小麦根部可能会出现红色或白色霉层。